对于债务危机这本书,我是满怀期待的,但是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现在看来债务危机可能暂时无法避免,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人性吧,作者在书中说的大型债务危机有6个阶段:周期早期、泡沫阶段、触顶、萧条、去杠杆以及正常化。
由于这本书陆陆续续看了3个月,也没记什么笔记,那就直接复制别人的笔记了。
周期的早期阶段,债务强劲上升,但是此时是良性的,因为收入增长的更快,所以债务扩张,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,提高了生产效率,支撑了实业,创造了效率。这个阶段,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第二阶段是泡沫阶段,债务增长快于收入增速了,这一时期债务仍然可以带动回报率和经济增长率上行,这一过程会自我强化,比如房价上升,同时提高了资产的抵押价值,让大家可以贷出更多的款,进一步增加债务。但是债务人手上的现金流已经不够偿还债务,所以大家都在掩耳盗铃,击鼓传花。央行每当发现债务问题,都会通过降息和稀泥,从而进一步通过加杠杆刺激经济,降低债务风险。但其实只是将债务滚动。所以一般央行降息的过程,就是杠杆和债务持续上升的过程。这一时期通常会有投资性资产的牛市,比如股票和房地产,经济形势得以改善,企业利润增加。这种牛市效应,会吸引投机的新买家入场,从而推升价格,助长泡沫。
第三阶段就是顶部,一般先从发现泡沫开始,通常有这么几个特征,资产价格偏高,价格已经很高但还在快速上涨,普遍存在看涨情绪,利用高杠杆买入资产,有需求的买家提前很长时间买入,新买家进入市场,刺激性货币政策助推市场反应灵敏。作者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,如果市场已经好到不能再好,但每个人都认为他可以更好一点的时候,市场的顶部也就形成了。这时候往往央行也觉得不对劲了,开始收缩货币,提高利率。而这种小心翼翼的保护行为,往往反而戳破资产泡沫。短期利率快速上升,导致长短利差逐渐消除,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,而抛售资产,所以过了顶部之后的下跌都是非常快速的。作者说,根据经验,在股市触顶前的5个月,信贷紧缩的速度是最快的,换句话说,先紧缩再到顶,紧缩之后,并不会马上逆转,很多人还会拿加息当利好,2007年我们的股市就出现过类似现象,央行不断加息,股市不断低开高走。最终在10月份崩盘。而2015年后的美国股市也在一路加息下,不断创新高。
一个阶段叫做萧条,在正常的衰退阶段,货币政策仍然有效,降息可以产生财富效应,也可以刺激经济活动,还能降低偿债负担,但是在经济萧条阶段,你的降息是无效的,因为此时利率已经接近0了,如果此时的经济体还存在严重的货币外流或者货币贬值问题,那么降低利率就更不可能。所以往往萧条跟汇率结合的时候,通常就会演变成一场巨大的危机,而且本国执政者无解。只能请求外部援助。1930年和2008年,早期阶段,都出现了这种问题,在利率降无可降之后,债务问题就会出现雪崩,在金融市场持续发酵。一方面,借款人疯了一样的寻找现金偿还债务,另一方面投资者却捂紧了口袋。于是流动性出现了巨大的缺口,到处都在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。而金融资产,甚至实体资产,全都不值钱了。只有现金最为珍贵。
在泡沫期间,贫富差距会拉大,那么在困难时候呢?贫富差距会缩小吗?显然不会,贫富差距只能拉的更大,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对于富裕阶层,他们更是会凭借手上的现金,以极其低廉的价格,来抢夺其他穷人的资产。下一个阶段叫做推绳子/正常化,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量化宽松。也就是印钞票购买金融资产,他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和储蓄者的行为,来产生作用,而不是影响借款人的行为,所以区别点在这。不是印钱还债,而是印钱推升资产价格,让大家自觉自愿的把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
好像我看完后收获不是特别大,知道了债务危机的各个阶段,以及各个阶段到底有什么特点,但是当你应用于现实的时候,发现可能会有所差异,并不是完全符合的。比如现在中国经济不怎么怎么样,股市也是不太行,但是房地产是处于高位,可能算是处于泡沫中期或者中后期,还没到后期要崩溃的阶段,现在是压制房价的涨幅,只要放假低于工资的涨幅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去除房地产中的风险。现在央行不断降息,通过MLF的方式,虽然降的不多,但是还是下降了,尽管由于猪肉的因素导致CPI过高,也坚持降,这是表明了为经济托底的态度,现在股市这点位,我判断的话是属于低估和合理估值的中间,现在买还是可以的,最多感觉买到合理估值,之后就是卧倒不动,安心持有,等到泡沫卖出,但是最高点不知能到哪,那就只能通过PE,E/P等东西来辅助判断了。现在这阶段我觉的是属于推绳子的阶段,下一步就是经济复苏,起飞,之后积累泡沫。
最后再复制下别人对于萧条,政府可用的四类工具
应对萧条,政府一般有四类工具,1是财政紧缩,勒紧裤腰带还债,2印钞止血和刺激经济,多赚钱还债,3债务违约和重组,就是尽可能把债务延期,或者换个方式还债。让这些债务不至于现在就炸掉。比如我们曾经就设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,把银行手上的不良债权全部接走,然后慢慢消化。先把着急的钱还了,不着急的就先拖着。还不起的先还利息。还得起的,也别着急,慢慢的还。4对于战略意义的借款人,实施更多的保护,比如债转股,或者债务置换,把高利率债,换成低利率债,把短期债务换成长期债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