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掉思维里的墙:为啥牛人都不买房?

要点

对于买房这事情,或许是过度追求安全感了。

我们中国可能一毕业,或者工作个几年就买房,贷款买房。现在多少家庭,多少人成为了房奴,或许这就是最近流行的词:新时代的穷人。房贷,车贷,信用卡,花呗,再生个娃,哪有什么钱可剩,就算工作很累,很辛苦,也不能够丢掉工作,一旦没有了工作,那一切美好生活都要终止了,所以我们最近很多中年人没有了工作后竟然选择了跳楼。

之前看到房子这东西,跟金融挂钩后,性质就不一样,这当今是将政企的负债转移到民众手里的手段,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基础,所以房价一定要稳,所以政府要不断出政策去限购,那么就不至于供大于求,一旦中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,那什么资本论什么的都可以被改写了。但偏偏美国这时候来搞贸易战,希望中国能够积极正确应对吧,期待中国实现2025的科技强国,加油!

买房基本两种方式,一种是父母出资,这个可能以后会受制于父母,得听父母的话,该去考公务员就去公务员;另一种方式就是贷款——透支自己的明天,经济上就会比较拮据了,生活质量也因此而下降。

对于自己贷款买房,书的作者说:这些其实都是明面儿上的小损失,更关键的、更重要的损失是后续更长远的一些投入。比如为了省钱还贷,个人的职业培训就能免则免,这会影响未来的职场上的晋升或者个人的竞争力;不会去资本市场搞风险相对比较高的投资,错过投资眼光、技巧的历练,更有可能错过未来好的投资机会;为了稳定的现金流,不敢轻易从眼下比较稳定的工作跳槽到更有潜力的行业。

对于上面这个,巴菲特就是很好的例子,当时跟太太结婚前有两个选择,买一个小的房子,或者先拿去投资再去买一个更大的房子,当然巴菲特和妻子选择了后者,也成就了股神之神话。

下面这个说得特别好,我复制过来:

我们或许都认为租房子住没有归属感、安全感。这就反映了“买房子”的本质其实是买的一种安全感,在一个城市里面有一个栖身之地心里特别踏实。但是,房子真能带来安全感吗?这其实就是头脑里面的一堵墙禁锢住了自己,一个人只有不相信自己的能力,才会觉得一套房子能让自己的内心过的安全一点。

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呢?

  1. 小范围的冒险:就算是一些小挑战
  2. 远离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:比如别人的帮助
  3. 恐惧保险箱:恐惧保险箱其实就是一个有点仪式感的小游戏,把你最恐惧的事儿仔细的写在一张纸上,写得越详细越好、越多越好,写完装到一盒子里,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把盒子藏起来。这时你就可以告诉自己:“我要去做自己的事了,先马恐惧存放一会儿,等我做完我的正事儿再回来把我的恐惧拿走。”这个动作会让人心理上舒服一点。当你做完事再回来看这个保险箱的时候,你会发现担心的绝大多数事其实都没有发生。
  4. 成功日志:把自己做成的事记录下来
  5. 恐惧触底反弹:当你害怕一样东西的时候,想想这个东西最坏的情况是怎样的,其实后来你自己发现这个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

reference

《老马商书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