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都会认可某些人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的天赋的,比如某些孩子小时候就特别会拉小提琴,都会说他们天赋异禀,在咱们头脑里一个人生下来就具备某一项特质,比绝大多数人都强,对于普通人费半天劲才做到的事情,这些天才们轻而易举的就能做到。
一般人还会认为成功主要是源于努力,即便天赋不如别人,那么只要花的时间更多,更坚持,那么一样可以跟那些天赋特别好的人取得差不多的成就,甚至有可能弯道超车,取得比他更大的成绩。这个逻辑有一个特别经典的理论叫做“一万小时理论”。一万小时理论认为任何一项技能、一项专长,只要投入的时间达到一万小时的长度,那么必然就会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专家。所以这个理论背后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脚踏实地,好好的努力。
到底是天赋更重要,还是后天一万小时的积累更重要呢?
或许这两个都是错的,《刻意练习》就用很多科学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,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,没有什么人真正具备超越别人的天赋,从另一个维度来说“一万小时理论”也有问题,训练和学习的时间长短跟取得成果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,因为如果我们的1万小时都在舒适区里面,那可能会退步。
刻意练习操作上的一些建议
- 一定要设立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(比如我跑步的配速要达到5分40秒,下次挑战5分39秒,38,37。。。)
- 可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反馈(可能有个导师能够帮你识别现在是舒适区还是学习区)
- 心里表征对刻意练习特别有帮助(就是我们可以关联到我们熟悉的东西,各种牛逼的记忆法便是:将毫无规律的东西编成一个故事)